熱泵能效比COP與冷水機能效比EER的區別
發布日期:2015年01月25日 / 人閱讀
熱泵能效比COP與冷水機能效比EER的區別
1、工業冷水機組和熱泵機組的能效比含義與符號是不同的,下面我們就來講講熱泵能效比COP與冷水機能效比EER的區別。
2、COP值在ARI標準中,關于冬夏季循環效率提出了以下定義:
a.在冬季供熱時,制熱量(W)與輸入功率(W)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循環性能系數COP(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,W/W);
b.在夏季制冷時,制冷量(W或Btu/h)與輸入功率(W)的比率定義為空調或冷水機組的能效比EER(energy efficiency ration, W/W 或Btu/W.h)
c.為不引起歧義,我們將冬季熱泵循環性能系數和夏季熱泵的能效比表達形式均采用COP(能效比)表示。
d.其計算公式為 :εs=Q0/Ne=Q0/N0·ηs=ε0·ηs 。
Q0:制冷系統需要的制冷量(或制熱量)
N0:制冷壓縮機的理論功率
Ne:軸功率
ε0:是理論制冷系數(制熱系數)
ηs:是總效率(絕熱效率)
e.COP值(制冷效率)實際就是熱泵系統所能實現的制冷量(制熱量)和輸入功率的比值,在相同的工況下,其比值越大說明這個熱泵系統的效率越高越節能;
f.因此在作制冷系統COP值比較之前,首先要確定各個熱泵系統是否在相同的工況之下,然后再進行計算比較。
g.影響機組的COP的因素有以下幾點:a、壓縮機的性能系數b、熱泵機組的系統匹配性:(所謂系統匹配是指:壓縮機、冷凝器、蒸發器、節流機構和自控系統的匹配性能。)
3、空調或者工業冷水機組,低溫制冷機組好不好,關鍵看"能效"。現在空調市場上"能效比"呼聲高漲,那么,什么是空調的"能效比"? 能效比就是一臺制冷設備用一千瓦的電能產生多少千瓦的制冷/熱量。分為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熱能效比COP。
4、例如,一臺空調的制冷量是12000W,制冷功率是4650W,制冷能效比(EER)是:12000/4650≈2.58;制熱量15500W,制熱功率是4650W,制熱能效比COP(輔助加熱不開)是:15500/4650≈3.33。
5、顯然,能效比越大,空調效率就越高,空調也就越省電。從學術上說,能效比是一個相對值,它隨空調運行的具體條件而變化。一般地說,環境溫度越高,空調的能效比就越低。但從產品標準上說,能效比又是一個絕對值。
6、綜上所述:制冷時的能效比被稱為是EER,制熱時的能效比定義為COP,這點大家應該牢記在心,免得日后出錯。